中复神鹰张国良:勇跃碳纤维高峰
发布时间:2023-07-04 点击次数:2771次中复神鹰董事长 张国良
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一直是世界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黄海之滨、江苏连云港的中复神鹰突破了碳纤维制造关键技术。2008年,当时已88岁高龄的材料大师、两院院士师昌绪亲赴连云港,考察中复神鹰,留下了“重视基础,强化集成,神鹰展翅,勇跃碳纤维高峰”的谆谆教导。
2015年,中复神鹰建成了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该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2年4月6日,中复神鹰登陆科创板,募资筹建“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等。近日,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企业。”
转型:十年冷板凳,一跃成为龙头
从战斗机到民航大客机,从专业自行车到高端羽毛球拍,从风力发电装置叶片到现代化索拉跨江大桥……你或许还不知道,这些场景都是碳纤维的用武之地。
然而,自碳纤维问世以来,日本、美国等碳纤维强国技术遥遥领先,直到2000年,我国碳纤维的产业化技术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领域仍被人“卡脖子”。
2005年,张国良抑制不住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立志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于是,他决定从纺织业转型。那段时间,他这个对碳纤维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
“中复神鹰正式启动碳纤维项目是在2005年9月29日,在公司的代号为‘9·29工程’。”张国良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都来“泼冷水”,“他们说,这东西难度太大,专业研究所都久攻不下,你一家民营企业能行吗?”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张国良没有退缩,找来书本和研究文献,自己一个人“闭关修炼”,又将东华大学碳纤维研究专家潘鼎教授邀请到连云港,“恶补”碳纤维知识。当时,张国良一头“扎进”车间,留下连续74天不回家的纪录。
这一时期,张国良带领团队相继攻克了高温牵伸机,湿法纺丝工艺百吨线、千吨线原丝制备和碳化工艺等全流程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立之初至2012年,主要从事湿法T300碳纤维的研发、生产。经过自主研发,2007年,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第一批碳纤维下线;2008年,建成千吨SYT35(T300级)碳纤维生产线并稳定生产;2010年10月,公司“千吨规模T300级原丝及碳纤维国产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国碳纤维产业化实现了“从无到有”“自主制造生产设备”的跨越。
突破:“敢打硬仗”,自制产业设备
十年努力,碳纤维“新秀”一下子成为产业龙头企业,但这并不是中复神鹰的终点。张国良知道,自己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几十年来,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两种原丝制备工艺路线,分别是湿法纺丝和干喷湿法纺丝。此前成熟的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工艺,只掌握在日本东丽和美国赫氏手里。”
张国良介绍说,相比湿法纺丝,干喷湿纺工艺的喷丝头不直接浸入凝固浴,喷头温度可独立地进行精确控制。纺丝液由喷丝板喷出,在进入凝固浴之前,先要经过一段几毫米的空气层。纺丝液在空气层中发生一定的拉伸流动,不仅能提高纺丝速度,还有利于大分子链的取向。“现在把这个说出来十分轻松,但当时真的是太难了。比如,纺丝液要经过空气层,如何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把纺丝液细流快速从水里拉过去?纺丝液进入水中后,本身没有强度,怎么办?得靠温度。光是试这个温度,我们就试了无数次。”
“有段时间,我甚至想把湿法纺丝工艺重拾起来,毕竟装备是现成的。但我还是想为产业发展、为国家做点事情,所以要坚定地朝前走,不走回头路。”张国良的决心和坚毅,正如他写下的那行字“为祖国奋斗,为民族争光”。
星光不负追梦人。2015年至2017年,中复神鹰逐个攻克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核心技术难题,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更让张国良感到自豪的是,中复神鹰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与中国天和空间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等,共同入选了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情怀:为国争光,攀登一流高峰
“设备不能自主制造是不行的,从技术到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张国良介绍,在聚合工艺阶段,中复神鹰研发出了干喷湿纺的纺丝原液聚合物配方和制备技术,以及大容量60立方米用聚合釜和匹配聚合工艺,实现了单套5000吨/年PAN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在中复神鹰,每条生产线都是一公里,每一次突破,都是技术的攻克和量产的提升。”
面对新的机遇期,张国良语重心长地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远远不够,亟待规模化扩产。我们做了17年的技术攻关,接下来,就要做产业、做企业了。”
2022年4月6日,中复神鹰登陆科创板,发行1亿股股票,募集资金29.33亿元,筹建“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和“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
中复神鹰西宁碳纤维项目采用干喷湿纺工艺技术,实现了设备高度国产化,一期设计年产高性能碳纤维1万吨。“西宁项目的生产线并不是连云港生产线的简单复制,而是瞄准‘高品质、低成本、更大规模化’的目标建设的。”张国良说,该项目运用的大规模系统集成、大规模全控制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在资本市场助力下,中复神鹰将继续把握住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期,把“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化”作为战略定位,集中技术力量研发和突破新一代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在生产装备的先进性、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把握好“更低成本、更大规模化、更高稳定性”这几大核心要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规模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企业。”张国良透露,他正在组建新团队,带领中复神鹰向着国产碳纤维产业化征程的“光辉顶点”继续攀登。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甘公网备62010202001765号